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天下午,在南京西善桥的一处工地上,南京市博物院的考古人员对一座保存完好没有被盗的明朝早期贵族砖墓进行了发掘。在考古现场,由于明朝墓葬的后面还紧挨着另一处六朝墓葬,吸引了不少好奇市民前来围观。考古人员介绍,明朝墓保存完好没有被盗实属少见,该墓对于研究明朝墓葬制度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然而这座明朝墓葬又修建在了一座六朝墓葬之上,可以说也是很特殊的。对于几乎被毁的六朝墓葬,考古人员推测应该是修建明朝墓葬的...
12月20日下午,威远县界牌镇挖出一座清代的“一墓双棺”古墓,内有一些文物和极具考古价值的碑刻。然而,文管所考古专家欲将文物带回时,却受到个别“想分一杯羹”的村民刁难,考古队汽车受阻6个小时。在界牌镇党委、镇政府有关部门的介入下,当晚11点半,文管所专家才得以离开现场。但当晚,这座古墓里隐藏着的一个暗棺就被盗掘。 20日下午3时许,威远县界牌镇柏杨...
三峡晚报讯 现场发掘出巨大的椁木 本报记者 秦发 摄 昨日,记者赶赴考古现场后,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黄歇考古队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获得编号为002号的 “黄歇古墓发掘现场嘉宾证”,目击了已尘封2300多年古墓的秘密。 墓身发现古代盗洞 在现场,考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黄歇村东周墓群1号墓有战国墓的典型特征:墓坑台阶是墓主身份地位的象征,台阶级数越高,说明墓主的身份越...
昨日,记者赶赴考古现场后,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黄歇考古队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获得编号为002号的 “黄歇古墓发掘现场嘉宾证”,目击了已尘封2300多年古墓的秘密。 墓身发现古代盗洞 在现场,考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黄歇村东周墓群1号墓有战国墓的典型特征:墓坑台阶是墓主身份地位的象征,台阶级数越高,说明墓主的身份越尊贵。 “在那个时代,就是富人,也不允许挖这样...
12月9日,安徽省六安一座新发现的古代碗形墓葬结束了两周时间的发掘,初步确定为一座北宋时期墓葬。这座从规模和复杂程度都较为少见的大墓除了随葬品呈现出与北宋社会“男尊女卑”不符的“女尊男卑”反常现象之外,还因墓室中存有一具空棺而格外引人注目。 11月27日,在六安市一项工程的施工地点发现了古代墓葬之后,安徽省及六安市文物部门专家开始了对这一呈碗形古墓...
昨日,六安开发区宋代大墓发掘工作进入关键环节,考古人员开棺之后,发现随葬器物均为日常随用小件,与墓葬规模不符;棺内未见任何证明墓主人身份的文物;起吊上来的棺木除了三具保存完好外,又惊现一具已散架的空棺。种种反常迹象让考古人员百思不得其解。 二号棺随葬品丰富 【谜团1】 一男两女,他们是什么关系? 最大棺随葬品却最简单 记者昨日上午在六安老博物馆开棺现场看到,工作人员启开棺盖后,三具...
六安大型宋墓自11月26日发现考古发掘以来,关于宋墓的话题众说纷纭。由于考古发掘尚未结束,省、市文物考古专家三缄其口,莫衷一是。皖西学者姚治中教授在接受六安新闻网记者采访时,从历史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记者作为坚守在发掘现场的目击者和业余考古爱好者,也不揣浅陋归纳以下几点参与讨论,以抛砖引玉,试解宋墓悬念。当然,种种观念皆以考古专家盖棺定论。 主墓室,为何没有随葬品? 六安城东宋墓是六安市...
主棺仅见漆碗,令人大失所望 12月8日上午8时,记者最先到达皖西博物馆院内,万众期待的开棺探宝如期开始。8点45分,考古工作人员用撬杠启开1号棺盖,移至一侧地面的海绵上,只见棺内大墓男主人的颅骨、腿骨以及一些黑色物质浸在淤泥中,省考古研究所专家李德文教授立即进入角色,率先从棺室里取出一个漆碗,放进盛满清水的容器中,接下来尚无其它物件被发现。记者和在场的考古人员大失所望,难道1号主棺的大墓主人如...
六安经济开发区境内一座怪异宋墓昨日开始拆除墓室,墓室内墙逐渐显现,内墙约一米高处,等距离分布着造型别致的斗拱,专家介绍,这样的斗拱既美观又科学。 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小心翼翼地拆除椭圆体墓室顶部的青砖,由于年代久远,部分青砖出现粉化,每拆一块砖工作人员都双手小心取下。经测量墓室内最大的一具棺木长达2.87米,因为墓顶狭小,如果不拆除墓室将无法起吊巨大的棺木。 随着墓砖一层层拆除,墓室内...
昨日,六安经济开发区宋墓内三具古棺逐一起吊,运往该市人民路上的皖西博物馆进行防腐处理。 截至昨日下午,三具古棺全部起吊出来,运往六安老博物馆存放,随后棺木重新被盖上整块吸满水的海绵。考古人员介绍,让棺木浸在水中,是防止木质文物腐烂变形的第一步,接下来对棺木进行防腐药剂处理,择日将开棺解密。 皖西学院历史学教授姚志中认为,此次发掘的宋代大墓的穹型拱墓室寓意天圆地方,是古人“天人合一&...
据现场考古人员介绍,已经挖掘完毕的西侧的石椁墓收获颇丰,在石椁周围共出土7件西汉时期的精美陶器。”一位考古人员说,西汉石椁墓在济南地区比较少见,但根据出土的文物看,这两座墓葬的规格并不太高。 在保存比较完好的陶壶表面,还能看见两道红色的彩绘 日前,本报曾报道了济南市区经一纬八路附近中恒建设工地发现西汉石椁墓的消息。当时,只发现一些零碎的骨骸和棺材红漆。今天,记者从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获...
一座三国东吴时期的大型穹窿顶砖室墓葬,经鄂州市博物馆抢救性发掘后,昨日与媒体记者“见面”。鄂州市博物馆文物专家称,虽然目前尚不能确定墓主身份,但其身份应与鄂城东吴孙将军墓的墓主人身份相当,为孙吴宗室重要成员或相当于将军级别的显赫人物。其奇特的建筑结构,在三国六朝考古史上尚属首次发现,也是国内三国六朝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 该墓位于鄂州城区西南约3公里的杜山镇程操湾南侧的一处...
六安一处碗形古墓出土了3口棺椁,考古发掘人员12月5日对它们进行了清洗。六安市文物部门称,棺椁将被运至合适的地方进行开棺鉴定,古墓属于宋代的可能性较大。 六安市文物局局长胡援表示,清洗工作结束后,考古发掘人员将把3口棺椁吊出墓室,运至合适的地方再打开,这样做将更科学、更安全地保护文物。如果这座古墓属于宋代的话,墓主人的身份应该不低,至少是贵族以上。 据胡援介绍,从这座古墓的体量、复杂程度、完整...
昨天(5日)下午,金华市金东区东孝街道经堂头村西侧的古墓葬遗址发掘出一个汉代铜盆,令现场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兴奋不已。 “像这么保存完好的铜盆还真少。”考古人员说,铜盆口径37厘米,高17厘米,盆身有3条弦文带,“还比较珍贵。” 此前一天,考古已经陆续挖掘出汉代陶壶3个、汉代陶坛1个,这也是今年10月份下旬发现该古墓葬遗址以来的首次实物发现。...
张家川川王乡马达村古墓的挖掘现场 挖掘工作者仔细清理车轮 马家塬遗址的保护现场 出土的蚕形壶 出土的双耳罐 张家川木河乡桃源村墓坑内出土的铜车马 挖掘出的马头的遗骸 金子铸的十二生肖 马家塬遗址及墓葬位于张家川县木河乡桃园村马家塬,面积约80万平方米,其中墓葬面积约3万平米。该墓葬于2006年下半年开始发掘,当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